讲故事是写稿子的一个重要方法。然如何把故事讲好,这其中大有学问。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就此进行了介绍,现与大家分享。
传播心理学认为,新闻报道的新鲜度高、接近性强,就容易激发受众注意力。台湾摇钱树,因此,在筛选故事载体时,应做到“眼睛往下”,深挖地域资源,观照现实因素,拉近受众心理距离,增强笔下故事的贴近性、亲切感。
比如,绍兴被主席誉为“名士乡”,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宣传,绍兴日报组织“名士乡·中国梦——今天,我们给您写封信”全媒体重大主题报道。
报道充分发挥地利优势,发掘丰富独特名人资源,精心遴选近代以来20位“最中国”的绍兴先贤作为报道对象,分五大系列展开,分别是:
“著名英烈”——葛云飞、秋瑾、俞秀松、梁柏台、任光、何云等;“文化先驱”——蔡元培、鲁迅、范文澜、胡愈之、谢晋等;“经济巨子”——马寅初、孙越崎、经叔平等;“科技大家”——竺可桢、赵忠尧、钱三强、徐光宪、潘家铮等;“政治伟人”——周恩来等。每篇人物通讯3000字左右。
这些报道重点讲述先贤为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所做出的突出贡献,以个人命运映照大时代,用闻名遐迩、耳熟能详的名人群像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梦征程。
同时,着力把故事讲“新”、讲“近”,采用“人物通讯+后人书信”的报道框架,以“今天,我们给您写封信”报道视角,邀请对应的先贤后人或先贤出生地的代表性人物执笔写信,以新时代的变化告慰先贤,架起跨时空精神对话的桥梁,有效拉近历史人物与当下受众的心理距离。
这组“名士乡·中国梦”重大主题报道,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,兼具历史纵深感和现实亲切感,将中国梦主题落实落细,高层不觉其浅,基层不嫌其深,获得广泛好评。